顯示具有 第037期四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第037期四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

本報總編輯謝春波辭世 一生致力新聞志業

【本報訊】本報總編輯謝春波於525因肝癌在埔里家中辭世,享壽70歲。謝春波一生致力於新聞專業,退休後仍孜孜不倦輔導地方創立社區報刊、培育地方新聞人才。
謝總編輯自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現世新大學)畢業後,任職中國時報34年,亦與妻子何其慧共同創立社區報文山報導、陽明報導、淡海報導及埔里報導,一生奉獻於新聞專業,秉持為基層發聲、服務社會理念,辭世前仍關心埔里社區的人事變動,以及埔里報導的出刊
資深新聞人謝春波為人開朗隨和,是非分明,因工作之故廣結善緣,其中不乏高官顯貴,但他淡泊名利,從不攀權附貴;他亦樂於付出、幫助他人,因此每在一處家居,總是人庭若市,朋友,學生,工作夥伴等川流不息。他的朋友回憶道,「波哥每次開口,總是為了成就他人的事,不是為自己的事。」
謝春波深知教育的力量,除盡全力供三個女兒完成碩博士學位,退休後,也與妻子雙雙考取師大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並順利取得碩士學位。於世新大學任教18年,經營社區報40年,栽培許多新聞人才。
現任自由時報雲林駐在記者黄淑莉表示,老師一生熱愛新聞,更不吝惜培養、提攜後輩,現在全台各報許多線上記者都是他的子弟兵。他寫新聞「快狠準」,十分鐘就可以寫好一則六百字的新聞;採訪新聞時從不帶筆、紙,全靠他的金頭腦,卻從未出錯;他有句至理名言「新聞總是在下午四時後發生」,讓學生體認到新聞的突發性,及當記者的危機處理及新聞組織採訪能力。


謝春波一生注重家人朋友,個性堅強樂觀,在病中即使再怎麼不適,也強撐著以自己的力量上下樓用餐、沐浴、如廁;為怕友人擔心,與人聚會互動時,鮮少提及自身不適,在他生命最後的兩個月,亦婉轉拒絕好友探訪,與朋友的通話中,以「讓我們彼此關心,各自珍重」為他對友誼的定義做此生最後的註解。

仁愛鄉農會春茶評鑑 將優質高山茶推向國際

仁愛台灣高山茶王春茶評鑑揭曉,上青茶葉賴士墉個人囊括特等、頭等12等前3大獎,縣府主秘陳朝旺、鄉長張子孝及鄉農會總幹事戴錦稔等共同頒獎。(楊樹煌攝)
【記者楊樹煌仁愛報導】2014仁愛鄉農會「第2屆台灣高山茶王春茶評鑑」競賽,經評審揭曉,上青茶葉賴士墉,個人勇奪特等獎及頭等1、頭等2等前3大獎,是此次競賽最大贏家;主辦單位7日於仁愛鄉農會原鄉驛站舉行頒獎典禮暨展售會,南投縣政府秘書長陳朝旺前往主持,表示要將仁愛高山優質好茶推向國際舞台。
仁愛鄉農會台灣高山茶王春茶評鑑競賽,今年有435個點數參賽,共評選出特等獎1名、頭等獎排名序5名、頭等獎5名、金獎22名、銀獎30名、優良獎226名。
評審結果:特等獎:上青茶業賴士墉。頭等1上青茶業賴士墉、頭等2上青茶業賴士墉、頭等3雲頂茶園廖萬榮、頭等5張慶松、頭等6蔡竹根。另頭等獎由張慶松、五大家族、世豐製茶廠、江輝煌、黃名村等5名;金獎由永浩茶園沈旻嶒等22名獲獎。
主審邱垂豐表示,獲等獎的茶葉,外觀墨綠勻整油亮,水色蜜綠澄清,茶湯散發出清甜花香,滋味甘潤圓滑、入口生津、喉韻佳,無論香氣與滋味,皆是上上之選。
仁愛鄉長張子孝表示,在縣府、縣農會及仁愛鄉農會推動下,縣內農產、觀光產業不斷地提升名氣,尤其近年積極推廣高山茶,讓茶農更有信心製茶,提升製茶技術、提高茶的品質,將高山茶銷往世界各地,讓全世界認識高山茶的故鄉仁愛鄉。

今年茶賽,最特別的是,製茶達人賴士墉,今年包辦前3大獎;其實他年年得獎,在全省4大高山茶區,他得過的特等獎已不計其數,民國9899100年的仁愛高山冬茶賽,特等都是他,去年阿里山高山春茶特等、頭等也是他;去年梨山春茶賽特等、頭等共5支,皆是他選茶與烘培,每次參賽不是他、就是他所教學出來的師徒,年年得獎,因而被譽為茶賽之神,更被譽為道地的「特等茶王」。

2014年6月21日 星期六

郵局振興在地產業 邀請雞朝文創設展

左為郵局經理林全福,右為館長沈順從,介紹雞朝文創故事館。(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埔里郵局為協助振興在地的文創產業,讓更多人看見,特別邀請「雞朝文創故事館」,展期從611811止,據郵局經理林全福指出,由於第一次的龍南漆器天然文物展相當成功,此次為第二波試辦的展覽。
雞朝文創故事館的館長沈順從,求學坎坷,僅有國小學歷的他,從工廠模具的黑手學徒到榮獲多國設計大獎的發明家,奮鬥過程寫下多個驚嘆號,為國內知名發明家。展覽現場展示他一部分的發明作品,飄逸壺、慈濟環保筷等,還掛有《情義月光》電視劇的介紹,以及雞朝文創故事館原本的雞寮照片。

他表示,飄逸壺是泡茶的器具,設計起因是為了方便攜帶、講求環保以及控制茶量多寡,曾得到設計奧斯卡之稱的德國Red Dot紅點設計獎、IF設計獎等,在民國80年代就外銷美、德、蘇聯等地。他說,把舊有的文化,改良之,並賦予新意,這就是文創精神之一。

第四屆編輯採訪營 7月1日起舉行五天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由社團法人南投縣人文傳薪推動協進會與埔里報導雜誌共同舉辦的第四屆文化觀光生態環境編輯採訪營,從7175止舉行5天。
此次編採營課程內容,將參訪國內環保、生態保育之文化及觀光等議題。並邀請企業、在地鄉鎮長及專業解說員,在實務參訪的現場與學員對話互動,諸如仁愛鄉長張子孝、埔里鎮長周義雄、國姓鄉長林福峰等。之後,由學員撰寫新聞文宣稿,排版、出刊。
理事長楊樹煌表示,人文傳薪以培訓編採、文宣、文化種子人才,並推廣地方民俗、技藝、傳統飲食、特色及文化,藝術傳承為宗旨,故每年皆舉辦編採營。

埔里報導雜誌創辦人何其慧表示,從新聞文宣的編採技巧入手,培訓社區和學校的人才,期能真正扎根、扎穩在地。她也提到,此次特別以總編輯謝春波的名字,設立獎學金,歡迎社區發展協會的人與在地學校的學生一同參與此次編採營。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做香包傳親情 體驗台灣文化

會長邱美玲親自教導新移民之子製作香包。
【實習記者張庭芳國姓報導】為讓新移民體驗台灣的端午節文化,由國姓鄉婦女工作委員會主辦國姓婦聯會、國姓清溪婦聯會共同協辦,528下午於北山國小活動中心進行「萬里飄香‧傳親情慶祝端午節親子活動」。

活動計有100人參與,場面盛大。以北山村、婦工會志工的新移民為主要對象,親子同樂一起製作香包,讓親情能傳遞、像粽子般飄香到村落會長邱美玲表示,今年的端午節,除了希望能讓新移民之子了解台灣文化,也希望能讓逐漸消失的香包文化,透過活動的舉辦,再次振興、受到重視。
許坤陽大師運用質輕且強韌的玻璃纖維,做出與人身等高的蛺蝶,象徵埔里蝴蝶王國的美譽。(圖文:張庭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