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第037期二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第037期二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27日 星期五

暨大師生與社區居民 整合珠仔山環境資源

居民陳娟娟(右一)、理事長黃啟瑞(右三)、講師楊志彬(左三)在茭白筍田前熱烈討論。(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由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講師楊志彬與蔡嘉信共同開設的永續發展與社區治理課程,珠仔山社區居民與暨大生,透過走路、繪製調查票的方式實地參訪,分三組人馬從水墻、溪南國小走到南烘溪,藉以調查社區的環境資源。
此次水的模式語言工作坊,延續四月環境關鍵字工作坊的成果分享時,過程聽到社區居民熱烈談論對於昔日水的印象或問題,因此擴大辦理,共計十一位社區居民參與。蔡嘉信表示,此次的設計為,將社區分成水墻-十三分段、溪南國小-南烘溪段、十三分-溪南國小段三個區塊,將居民和學生混合,分成三個組別作調查。

「水墻-十三分段」組的居民陳娟娟提到,原來南烘溪裡面有原生鯰魚 、山鰱、白魚仔、多齒新米蝦、馬口魚、羅漢魚、尖嘴管、鯽魚、溪哥魚等保育圖鑑上的魚種,故進一步提出這裡可以規畫成生態高敏感區;理事長黃啟瑞也認為,在走訪過程看到豐富的生態資源,以及水墻旁隱藏版的溪邊美景,社區原來就想做手作生態步道,評估之下便認為此想法能付諸實踐。另外,講師楊志彬表示在十三分段附近,有家庭和農業排放的廢水,認為能將此區規劃成水質淨化示範區;居民邱有雄更進一步表示,在十三分段附近的土地公廟,能變成社區的資訊站和入口意象。

蜈蚣社區舉辦多項活動 關懷長輩推展社區照顧

理事長黃美玉(左一)、總幹事王素珍(左二)與社區長輩一同聆聽由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舉辦的醫療講座。(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為讓老人家能有更多手作動腦、韻律運動、交朋友的機會,蜈蚣社區發展協會提供社區長輩一個好去處,蜈蚣社區活動中心透過舉辦各種活動,推展社區關懷照顧。
蜈蚣社區已舉辦多梯次的太極拳班、韻律舞蹈班、資源再造手工編織班、歌唱班等,讓社區長輩活絡身心。而95亦設立關懷據點,定期舉辦量血壓、血糖與與健康促進活動、醫療講座等各項活動,而102年則開辦社區長輩集中用餐,每年都得到評鑑優等獎。社區每個月第二個禮拜的星期三,都有活動,諸如與附近的台中榮民總醫院埔里分院合作,舉辦健康講座,讓長輩能吸收相關知識。

擁有醫療相關背景的總幹事王素珍,每天下午更是親力親為,協助社區長輩作醫療的諮詢,也協助他們透過網路掛號,減少到醫院等待的時間。理事長黃美玉表示,農村年輕人出外做事,長輩在家的活動只有看電視,但社區可以每周一次在活動中心舉辦不同的活動,讓他們以期待的心來參與,開心度日。

2014年6月26日 星期四

南村社區窳陋空間 獲四縣市競賽第一名

經過綠美化的窳陋空間變成公園,在藍天印照下美極了!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日前,農委會水土保持局鼓勵社區結合景觀美學及在地特色,改善社區「窳陋空間」,參賽的南村社區以「一起來做甕缸」為題,在培根組單一點此一類別,獲得四縣市比賽第一名,居民皆感到與有榮焉。
水保局南投分局補助20萬元的經費,讓社區居民自己設計、自己動手施作,一起來把社區空間做綠美化。執行秘書黎玉微表示,理事長和幾位年長志工從早到晚無私奉獻,整整進行了一個月,把髒亂的窳陋空間變成乾淨的公園。過程中,有熱心居民提供點心飲料、痠痛貼布等,得到社區認同與支持。

黎玉微說,雖然南村社區發展協會才成立三年,但理事長劉桂林與幹部們抱持著一個念頭,那便是要做一件讓社區居民認同的事,因此積極爭取農村窳陋空間改善競賽的參賽權。社區居民紛紛說讚,社區營造的成果斐然。

一新社區農田與生態共存 打造台灣白魚的故鄉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位於埔里的一新里有著湧泉水的水源頭,水流清澈、乾淨,能種出好吃茭白筍,亦適合台灣白魚的居住。一群種植茭白筍的農民,計畫以友善大地的農法,推展「綠保田」,復育台灣特有種「台灣白魚」。
台灣白魚學名叫台灣副細鯽,為珍貴稀有野生動物,唯一的野生族群便集中在埔里地區的小溪流及茭白筍田裡。因此,一新社區推展「綠保田」,在每塊茭白筍田旁,除保留一塊生態池,復育並保留台灣白魚的棲地。

農業60年代,位於埔里一新里的小溪流,是白魚的小天堂,當時的生態工法全是砌石工法,而現今的環境卻是水泥防護,讓魚無處可躲產卵。所以,一新社區的理事長練美玉指出,他們欲將社區打造成台灣白魚的故鄉,以自然的工法栽種農作物,生產出健康的農產品,提升農民競爭力;也能復育一級保育魚類,友善這個農業大地,一舉數得。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陳文富理事長當選連任 社區報第一期順利發刊

梅村社區報103年度第一期發刊。(張庭芳攝)
【本刊訊】梅村社區發展協會好事成雙!理事長陳文富獲得連任,在其任職期間,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執行社區媽媽教室研習、土角厝文化的整建與保存活用、茭白筍產業活化等,皆得到社區的肯定,故當選連任,繼續為社區服務。

而梅村社區報103年度第一期也順利發刊,服務社區更多鄉親。由社團法人南投縣人文傳薪推動協進會協助辦理,埔里報導編印的梅村社區報,已經是第二年持續編印,今年拿到文化部經費,期能將梅村在地的人文歷史文化,予以新聞文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