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第037期三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第037期三版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6月25日 星期三

埔里基督教醫院推安寧照護 快樂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盡頭

崔東霖醫師。(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雅婷埔里報導】近年來,人在生命末期的身心靈品質開始受到重視,促使人們開始思考藉由高科技醫療器材維持心跳的必要性。也因此,安寧照護逐漸受到重視,希望能在人生走到生命盡頭前,維持自我的生活品質及尊嚴。埔里基督教醫院於近幾年也開始發展安寧照護,希望能讓大埔里地區的民眾就近受到特殊醫療照護。
埔里基督教醫院一般內科的崔東霖醫師專研安寧照顧,他指出希望能夠以內科疾病為出發點,首先解決病人生理上的不舒適,進而再使病人得到心靈上的舒緩。然而,在多數民眾的印象中,可能認為住進安寧照護的病房之中,便難以再出院。但是,安寧照護只是協助讓病患生理上的疼痛得以控制。崔東霖醫師便提到:「醫生所提供的,是評估預測病程的變化,讓病患能規劃其所想完成的事。」所以,安寧共同照護的醫師一同參與家庭會議,與病患家屬共同討論最適合病患的照護方法。除了解決生理上的不舒適,埔里基督教醫院更在心靈層面提供了宗教協助,在其醫院宣教部中有多位牧師可以給予有需求的病患及其家屬協助。


2013年時,埔里基督教醫院更與和信治癌中心簽約合作。現在,每個月都會有一位和信治癌中心的醫師前來與埔里基督教醫院的醫師共同討論確立病理的分析。期待能為病患及其家屬帶來更好的服務品質。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日管處整修慈恩塔 俯瞰明潭亮眼登場

從空中俯瞰整修完工的慈恩塔,超美。(日月潭國家風風景區管理處提供)
【記者黃彥文魚池報導】民國60年先總統蔣中正為懷念母恩所建日月潭慈恩塔,九層樓高塔以俯瞰日月潭360度湖光山色聞名,去年602地震一度損壞封閉,經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編列預算,已在今年母親節重新開放,復建後的慈恩塔更亮眼,爬上塔頂俯瞰日月潭更美麗。
慈恩塔位於海拔954公尺的沙巴蘭山上,塔高48公尺,共9層樓高,塔頂正好海拔1000公尺,成為遊客到日月潭的必訪景點,去年受602 地震影響,塔體外觀、燈光設施受損。日管處為了維護遊客安全,一度封閉,但仍然有開放步道及廣場提供休憩,經近一年整修重新開放。

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長張振乾說,慈恩塔具有歷史典故,編列500萬元經費修建,補修時盡量保持原貌,維護文化建物,並選在母親節當天重新開放,與先總統蔣中正為懷念母恩所建造的原意相呼應。張振乾還說,慈恩塔目前的開放時間為上午9時至下午5時,遊客如果幸運,起霧時能夠看到雲霧繚繞的日月潭美景,又有另一種感受。

18度C巧克力工房展示 中興國中藝文創作作品

茆董事長10萬元認購立方體創意燈球。
【實習記者張庭芳報導】日前,南投縣立中興國中的學生,在「馬耀南投」台灣燈會期間,曾創作80個立方體花燈。秉持企業的公益理念,回饋社會,18C巧克力工房於本月5日,以10萬元認購12面壓克力立方體創意燈球,支持學校的藝文活動。
中興國中結合藝術人文、綜合活動兩個領域,在教學與學習上,讓學生在相關課程製作各項創意燈具,18C巧克力工房肯定學校將教育與傳統節慶做結合。茆晉翔表示,秉持企業善盡社會責任的理念,以實際行動來支持學校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他進一步表示,將把學生的立方體創意燈球作品,放置於18C巧克力工房的商圈內,讓更多人看到並肯定這群孩子的藝術創作力。

李枝桃校長特別表示,18C巧克力工房除了協助推廣南投縣的學生閱讀教育,此次還認購學生的作品,款項可以回饋於所有師生的教學與學習,藉以推廣學校藝文活動的風氣,也可以吸引更多民眾對在地文化的重視與珍惜。

生態池重現原生魚種 許嘉芸獲得加倍快樂

許嘉芸(左)跟謝旻晉(右)正解說著他們的生態池概念。(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懷抱著對生態的保育意識,謝旻晉跟許嘉芸兩夫婦打造一處生態池,讓動物、生物在引自埔里能高大圳的水源裡存活,而溪水中的原生魚蝦和螢火蟲,重現了他們原本小時候的自然景像。
由於謝旻晉跟許嘉芸的田,位處能高大圳的灌溉系統,許嘉芸認為應該做好前線的防護,故堅持不使用農藥跟化肥,讓這條圳保持最原本的乾淨。他們延續對土地疼惜的這份心意,在田地旁創蓋了生態池,不僅成功復育一些已消失的原生魚種,也重新看到自己小時候的農村景緻。

原本從事服務業的許嘉芸,在她四十歲時,終於找到自己的理想志業和生活,也遇到台灣之心大埔里有機聯盟的洪權宏班長,協助並教導他們許多有機農業的事情,是她跟丈夫謝旻晉的貴人。他們投入有機茭白筍農業的行列,已經六年,謝旻晉表示,這中間,家人的不認同和質疑,還有前三年的虧本,都在看到生態池豐富的生態後,堅定了做有機這條路,他們的生活也獲得加倍快樂。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游振坤與自然共處 心靈得到無價富足

游振坤站在百香果園前,實地解說。(張庭芳攝)
【實習記者張庭芳埔里報導】從種植到採收,游振坤用八個月的時間,在三分地上,全部種滿有機百香果,雖然這個過渡期間沒有半點收入,但他的田區充滿了各種動物,與他們的和諧共處豐富了他的生活。
游振坤的田使用自然、友善的方式,栽種有機百香果,因此,蝸牛自由地在枝葉攀藤而上;螞蟻跟蛇也早已成為這裡的常客;而為了幫助百香果田在開花季節時,順利授粉,他養了一箱的蜜蜂,但跟他們的相處是一大挑戰,游振坤指著自己被叮一包而紅紅的鼻子,笑著表示這沒什麼大不了,還可以增強免疫力。

游振坤說,之所以想種有機是因為顧慮到健康狀況,雖可能賺不了大錢,但後來,他與自然萬物之間的和諧共處,讓他的心靈獲得無價的富足。他意識到,除了身外之物,還有更值得追求的東西,那便是一個好的生活。

部落職能培訓成果 友山尊爵到場支持

社團法人台灣職場技能協進會日前於日月潭九族文化村,舉行信義鄉雙龍部落布農族的舞蹈結訓,友山尊爵的管理部總監林超也到場支持,表示他們十分關注這類在地人才的培訓,期能跟埔里的觀光結合發展。(圖文:張庭芳)

覺靈寺夏日步步高昇,尋悠訪勝好去處。(圖文:何其慧)